患者,疼痛,功能,病人,曲池

提問: 腿疼的毛病怎么治 問題補充: 我朋友今年20歲,他的左腿膝蓋小關節的地方有時候在彎曲或伸直的時候會出現僵硬和疼痛,去拍磁共震,那張只拍出來的小單子上寫著有水腫什么的,但問下醫生他看了以后卻說沒什么只是小關節這里有個老傷,沒什么問題,叫我照常行事就行了,原來是他以前打籃球時頂了一下,腫過,也沒去醫院看,就這樣可能留下后遺癥了吧!但他現在還時不時的會疼起來。希望大家多提提意見,謝謝!!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風濕”一般認為風濕病就是關節炎,這是不正確的,其實“風濕”并不是指一種病,風濕是以骨、關節、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最常見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風濕病有:急性風濕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祖國醫學認為,風濕就是風寒濕氣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麻木疼痛,區伸不利或腫大。 風濕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亂; 2 、環境因素,如風、寒、濕等; 3 、感染; 4 、創傷與勞損; 5 、退行性改變(老化); 6 、遺傳因素; 7 、代謝障礙。 風濕病的常見臨床癥狀有哪些? 1 、疼痛 2 、壓痛 3 、僵硬感 4 、腫脹 5 、活動障礙。 什么是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風關炎)是一種與 A 組溶血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典型表現為游走性多關節炎,常不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急性炎癥消退后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不留關節強直與畸形。 如何診斷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2 、癥狀。四肢大關節(腕、肘、肩、踝、膝、髖)游走竄痛或腫痛。 3 、體征。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或腫痛,活動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熱、結節性紅斑或環形紅斑或心臟病變等。 4 、實驗室檢查。活動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動期正常,活動期抗 O ( ASO )多陽性( 1:600 單位以上)如抗 O ( ASO )陰性者( 1 : 400 單位以下)必須見有環形紅斑或結節形紅斑,否則不能診為風關炎。 5 、 X 線檢查。受累關節僅見軟組織腫脹,無骨質改變。 6 、預后。緩解期或治愈后受累關節不留畸形。 什么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強直性脊柱炎,屬中醫痹證范疇,俗有骨痹、歷節風之稱。是一種以慢性多關節炎癥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關節起病,常呈對稱性,早期癥狀為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癥狀則為關節畸形。本病在我國人中患病率為 0.3% ,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與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發病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的高峰年齡 20-40 ,而女性則在 40-60 歲,類風濕關節炎以女性多發,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和病程?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的病理變化是所謂的滑膜炎。正常狀況下,關節腔內面有一層精致的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膜產生發炎反應,關節因 發炎細胞的聚積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這種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適當治療,關節將變形、僵直而無法活動。此外,活動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中約有 5%-15% 會出現皮下結節,這是一種發生于皮下面,因發炎作用而變性成纖維組織,分布很廣,但好發于較敏感部位如關節伸側、頭皮等,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有時則會導致感染。如果發生在肋膜、眼睛等,則會導致較嚴重的后果。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必備的條件(診斷標準) 診斷類風濕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自覺癥狀)一般是以遠端一個或兩個小關節開始疼痛、腫脹、逐漸發展到多個關節,有的呈對稱性、游走性、間歇性發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現晨僵(早晨起床時兩手發硬脹),活動后消失。 如何鑒別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受累關節 以四肢大關節(膝、髖、踝、肘、肩、腕)為主 以四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為主 臨床表現 急性者發病急、高熱、關節紅、腫、熱、痛,慢性者關節游走竄痛或兼低熱 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 實驗室與 X線檢查 ASO陽性(1:600以上)若陰性要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現癥,血沉多快,類風濕因子陰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中晚期相對穩定,類風濕因子陰性者應以 X線片檢查,具典型類風濕性關節X線所見 其他合并癥及預后 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并不可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癥性、進行性、破壞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對人體損害性極大的一種疾病,個別病人如治療不及時,很快發展關節強直、變形、肌肉萎縮,造成終生性殘疾,過去有人稱為“不死的癌癥”,聽起來很可怕,實則是,類風濕在目前來說是一種難治之癥,但并不是不治之癥,也并不是每個患者都發展成終身殘疾,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上的很多難題,正在一個一個的攻破,過去在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器官移植、換腎、換肝、換心,不都在一例一例的成功嗎?何況類風濕呢?近幾年人們在類風濕的研究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祖國醫學寶庫,治療風濕類風濕的新藥不斷產生。經過我們近幾年來大量病人的臨床觀察來看,很多病人只要堅持正規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態,正確的對待自己的疾病,堅持功能鍛煉,再由家人的密切配合,是完全可以康復和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 哪些因素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有關 ? 類風濕關節炎病因復雜,屬于中醫“痹證”范疇。痹是阻閉不通之意,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瘀滯;或痰濁瘀血,阻于經絡,深入關節筋脈,皆可發病。另外痹病的發生還與體質的盛衰以及氣侯條件、生活環境有密切關系。我們對內分泌、代謝、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等方面,與類風濕關節發病的關系都曾有過研究。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可能與發病也有一定關系。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有家族遺傳性嗎 ? 類風濕關節炎不屬于遺傳性疾病,但其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我們曾按家譜調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近親中,類風濕因子陽性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3 倍。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家族中,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2 — 1D 倍。 類風濕關節炎起病方式有幾種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病方式比較多樣,但主要有隱匿性和急性兩種方式。 1 .隱匿性起病:約占 60 %一 70 %,病人很難說發病的具體日期。初期癥狀可有全身不適或局部關節癥狀,部分病人先有疲乏無力,低熱,食欲減退,骨骼肌疼痛。經數周或數月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往往從一個或幾個美節受累,呈對稱性分布。 2 .急性起病:約 8 %一 15 %的病人為急性起病,進展迅速,短時間內出現多個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常伴有發熱,淋巴結腫大或皮下結節等關節外表現。 類風濕關節炎最常受累的關節有哪些 ?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累及四肢關節,以雙手和雙足小關節 ,腕、肘、膝、躁和肩關節多見.此外,也可有顳頜關節炎,表現為咀嚼時疼痛,嚴重時局部有腫脹、張口困難;還可有頸椎病變,表現為頸部疼痛,并可向鎖骨和肩部放散,如頸椎半脫位,嚴重者造成脊髓受壓迫,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叫晨僵 ? 如何計算晨僵時間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清晨睡醒后感到病變關節或附近肌肉發僵,翻身及下床活動不靈,手握拳不緊,難以完成扣衣動作.以及步行困難等,需要經過肢體緩慢活動后,這種僵感才能得到明顯減輕。晨僵時問的計算,應以患者清晨醒后出現僵硬感的時間為起點,至患者僵硬感明顯減輕的時間為止點,將這一段時間稱為晨僵時間.以分計。 什么是早期類風濕關節炎 ? 早期類風濕關節炎,從組織學上看,滑膜處于炎癥階段,主要表現為炎性細胞浸滑;從臨床上看,患者有晨僵,關節疼痛,腫脹、積液或活動受限,但無關節畸形;從 x 線片上看,受累關節的任何結構均無異常。如果每位醫生或病人,能把握住類風濕關節炎這僅有 2 年左右的早期階段,積極應用改變病程藥物,這將會極大地避免減少類風濕關節炎晚期的不良結局。 什么是晚期類風濕關節炎 ? 晚期類風濕關節炎系列因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并侵蝕破壞軟骨和軟骨下骨質,最終導致關節發生畸形和強直。臨床上患者不僅有關節疼痛、腫脹,更重要的是有不可逆的關節嚴重畸形、強直,或功能完全喪失。關節 x 線檢查顯示關節結構嚴重破壞或骨性融合。此期患者往往生活不能自理,行走不便或終日臥床不起。 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病變有什么特點 ? 1 .以多關節 疼痛或腫脹多見。 2 .以手和足的小關節、如掌指 關節,近端指問 關節及腕、肘、膝和踝關節等多見。 3 對稱性病變,即四肢兩側關節均受累。 4 .伴有展僵,即晨起時關節有僵硬感,常持續 30 分以上。 5 .早期表現為持續性關節疼痛腫脹,晚期為關節畸形,強直和功能喪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會癱瘓嗎 ?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有一種恐懼心理,認為病情發展會導致癱瘓,因而,思想負擔很重。事實上,不會引起癱瘓,因它一般不侵犯中樞神經。人們所指的癱瘓,并非真正的癱瘓,而是由于關節嚴重破壞后,產生畸形或功能障礙,致使病人行動不便,甚至臥床不起,被誤為癱瘓。所以必須將神經系統病變所致肢體麻痹或癱瘓,與類風濕關節炎所致殘廢區別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積極配合藥物治療,并在關節功能尚未完全喪失、畸型和強直并不嚴重時,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就會減輕關節功能障礙,更不至于長期臥床不起。 哪些因素可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癥狀加重 ? 環境潮濕、氣候寒冷、陰雨天氣、過度疲勞、精神刺激及生活不規律等都可使癥狀加重。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炎性疾病,該病先侵犯雙側骶骼關節,然后隨著病情發展,逐漸累及腰、胸、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松破壞,韌帶骨化,終至脊柱強直或固化駝背,甚至喪失勞動能力,其病變部位主要在骶骼關節、脊柱、脊柱旁軟組織。病理改變為椎間盤纖維環和纖維環附近結締組織的骨化、椎間關節滑膜的炎癥和增生,最后骨橋形成。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何進行關節功能鍛煉 ? 類風濕關節炎急性炎癥控制后。即應開始關節功能鍛煉。由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受累關節多,各個關節恢復的快慢不一,進行關節鍛煉時不能強求一致。關節鍛煉.可以增加肌力,防止關節攣縮、強直和肌肉萎縮。鍛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法可依病情靈活確定,可以做床上運動,抗阻力運動,練坐.扶拐站立及步行等。活動量應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活動次數由少到多,活動方式由被動運動變為主動運動,活動量及強度逐漸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 如何預防風濕類風濕病? 1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加快血液循環減少局部血液和炎性物質淤滯。 2 、注意個人衛生和生活規律,出汗后不要立即用涼水沖洗和吹電扇,久坐的人要適當運動。 3 、適當的減少性生活次數。 4 、適當加強營養,多吃含蛋白高的和易消化的及熱性事物(魚、蛋、羊肉等)。 5 、同時患有其它疾病時,可同時加用治療其它病的藥物,時間要適當錯開 30-60 分鐘。 6 、不要有病亂投醫,亂用藥,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堅持按療程治療,不要隨意停藥 風濕病治療誤區: 風濕病治療誤區一:風濕病雖然難治,但并不是無藥可治,有一部分患者道昕途說,認為風濕病是不治之癥,往往背上了“死不了,活不旺”、“輕了是懶漢,重了是癱瘓”等思想包袱,產生悲觀情緒,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了信心,到了談風濕而色變的地步,不是積極的配合治療,結果只是耽誤治療而錯過最佳、有效的冶療時期.致使疾病更進一步惡化、發展,增加殘疾的程度。 風濕病治療誤區二:與上面的人相反,有些人認為關節、腰腿疼痛不影響吃、不影響穿。不是什么大病,疼痛厲害了,吃些止痛片即可,只能止住疼痛就算了,這種想法更是要不得,風濕病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疾病,得風濕病后如果不及時治療就使病情發生遷延。最后使風濕病一步一步惡化、發展而導致殘疾。 風濕病治療誤區三:激索治療是有嚴格適應癥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 5 %的風濕病病人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但在實際治療中大部分病人曾經用過激素治療。病人用藥后,表面上疼痛、僵直稍減輕些,活動稍有改善,病情看似有一些緩解。而實際上.激素服用后有諸多毒副作用,如發胖等。長期應用激素,還會產生賴藥性和抗藥性等,一旦停藥.癥狀會璧新出現并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病人不要濫用澈紊。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柳枝30~60g,水煎服。 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使用1個月。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一療程。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藥?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藥外貼可使藥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藥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藥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傷濕止痛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干,貼于患處,用手掌將膏藥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并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狗皮膏: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藥加溫軟化后,貼于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武力拔寒散: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藥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藥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于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藥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五虎散: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于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藥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藥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石蒜、生姜、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于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于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鐘即可見效。 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如意金黃膏涂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于關節紅腫者。 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涂敷患處。 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藥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于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坎離砂:用鐵屑和醋混合后,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劑成藥。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針灸可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嗎? 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治療中,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選取相應的穴位。如肩關節痛,取肩前、三角肌;肘關節痛,取曲池、尺澤、手三里;腕關節痛,取陽池、外關、合谷;髖關節痛,取秩邊、環跳、殷門;膝關節痛,取陽陵泉、犢鼻、伏兔、足三里;踝關節痛,取丘墟、昆侖、解溪、太溪、承山。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并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采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新針療法有哪些? 療法1 取穴:外關、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藥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注射液,根據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注射0.5 ~1ml藥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療法2 取穴:上肢取外關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陽陵泉為主穴,配絕骨、解溪;腰背取大杼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陽、陽關、命門。 藥物及方法:用鳳仙透骨草、骨碎補注射液,每次選3~6個穴位,每穴注藥0.5~0.8ml。10次為1療程,隔日1次,3個療程后休息2~4周。 療法3 取穴:①膝眼、鶴頂、陽關、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③足三里、三陰交、昆侖、照海。 方法:每次取各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號毫針5~6寸及電針機。用捻轉瀉法,重刺激,留針20~30分鐘,5~10分鐘行針1次。電針用疏密波20~30分鐘,刺激強度以能耐受為度,10次為1療程。 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 取穴;指掌關節取合谷、后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踝關節取昆侖、丘墟、懸鐘、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取環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臥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處作重點治療。b.捻指間關節;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d.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 ②下肢:a.患者取臥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b. 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 ③下頜關節:凡下頜關節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功能鍛煉。1月后再進行下1療程治療。 推拿法 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鐘、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作捻法,然后在病變關節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分鐘。c.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再循髖、膝關節、踝關節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分鐘。d.患者俯臥,術者以滾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側,并重點施術于髖、膝關節,然后再按揉環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鐘、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分鐘。 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臥,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并配合后抬腿活動,時間約5分鐘。b.患者取坐姿,術者于后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于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臥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分鐘。c.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熱 治療風濕病民間有很多偏方,有時候治起來還真見效。以下幾種方法不妨試一試: 1.常飲蜂王漿。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漿,連服2~3個月,可使關節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得到改善。 2.常飲鮮牛奶。每天服用鮮牛奶500ml有助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因為類風濕病在整個病程中,均缺鈣,牛奶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鈣離子。 3.生姜加蔥敷。取鮮生姜、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于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 4.生姜外敷。鮮生姜切片炒熱敷于膝上,兩個晚上后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對急性期風濕熱型或濕熱型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6.泥炭療法。將泥土塊在火中燒成黑黃色,研成粉末與水調和,涂抹全身或患處,亦可將粉末倒入浴盆浴洗。這種療法對風濕有顯著療效,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德國就有近百個“沁炭醫院”用泥炭療法治療風濕病。 7.砂浴療法。在海濱、江河流域或西北沙漠地帶,可采用砂浴療法,即在天氣炎熱的夏天或三伏天,患者將患肢或全身埋置于燙熱的砂中,起熱敷作用,亦可通過發汗而祛邪外出。 8.日光浴療法。夏天中午陽光最強時,可將病變部位暴露于日光下,其余部分可用傘遮擋陽光。一般身體上部一次照射20分鐘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鐘左右。 9.礦泉療法。礦泉療法分水浴療法和飲療法。水浴療法即在35℃~39℃之間的礦泉水中進行短時間或長時間浸泡,以達治病目的的方法。飲療法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礦泉水飲用。適用于各種風濕病。 螞蟻治療風濕挺好的,如果你那里買不到,可以到易趣搜索一下,有賣一包一包的干螞蟻.我也是想買西洋參看到的.我媽媽的朋友就是吃螞蟻口服液,效果不錯.螞蟻應該更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tt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