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亦可,造影,先天性,部份

提問: 枕大池蛛網膜囊腫 問題補充: 小孩8歲,CT診斷:腦實質散在少許點狀高密度鈣化灶,以放射冠區明顯,枕大池見類三角形囊樣密度改變區,范圍約2.8*1.9cm,邊緣清晰,腦室,腦池,腦溝無明顯擴張,大腦鐮密度稍增高,中線結構居中。2008-08-14 20:54 提高懸賞20分 2008-08-16 12:03 哪里有最佳治療方案,推薦治療醫院.請問若動手術費用需多少,有無后遺癥,危險大不大? 医师解答: 枕大池蛛網膜囊腫為良性腦囊腫的一種.有蛛網膜樣囊壁及腦脊液樣的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與蛛網膜下腔關系密切,但不侵入腦內.多為單發,少數多發,常位于腦裂及腦池部.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癥狀及顱骨改變.本癥多見于兒童,男性較多,左側較右側多見.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感染后蛛網膜囊腫3型.分述于后: 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其發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測:①Starkman等認為本癥發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育時,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展而成.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4周分裂為兩層,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內層組成囊底,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蔣大介發現囊壁表面部份亦由兩層蛛網膜組成,即囊腫全部位于蛛網膜下腔之中.②許多人認為在胚胎發育時,由于脈絡叢的搏動,對腦脊液起泵作用,可將神經組織周圍疏松的髓周網分開,形成蛛網膜下腔,如早期腦脊液流向反常,則可在髓周網內形成囊腫.③因本癥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異常,如囊腫內有異位脈絡叢、大腦鐮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顳葉及頸內動脈缺失等,均證實本癥發生基本原因為腦發育不全所致.蛛網膜囊腫不斷增大 的原因目前亦無統一意見,可能是:①囊腫壁有小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腦脊液自此孔不斷流入囊內,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顱底動脈搏動,使囊腫逐漸增大.亦可能某種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顱內壓增高.②囊內有異位脈絡叢,分泌過多的腦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內、外滲透壓差異引起囊腫逐漸增大.④囊內或囊壁上靜脈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 蛛網膜囊腫常見于外側裂、大腦縱裂、大腦表面或底部、小腦等處,亦可見于鞍區、視神經、4疊體區、斜坡、橋小腦角等處.幼兒患者常有顳部顱骨隆起,顳鱗部骨質菲薄及慢性顱內壓增高,但多不引起注意,大多直到成年方產生癥狀.癥狀與囊腫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小囊腫可無任何癥狀,偶在尸檢中發現.按本癥常見部位分述如下: 1.外側裂蛛網膜囊腫最為常見.外側裂 擴大,有時可伴有顳葉前部及額下回缺如.常見于男性20歲以下青年,常有頭痛、癲癇發作、顳部骨質隆起,少數有同側突眼,晚期可有視乳頭水腫及對側輕偏癱等癥狀. 2.大腦突面蛛網膜囊腫見于嬰兒或成人.嬰兒常頭顱進行性增大,兩側不對稱,透光試驗可見囊腫邊界,有時有癲癇發作.成人常有頭痛、癲癇,進行性對側輕偏癱,視乳頭水腫. 3.大腦縱裂蛛網膜囊腫常無臨床癥狀,約半數伴有胼胝體發育不良. 4.鞍區蛛網膜囊腫位于鞍上或鞍內.鞍上者少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囊腫與視交叉 池之間可相通或不通.囊腫小者可無癥狀,大者可破壞蝶鞍,壓迫垂體、視神經交叉及室間孔,產生視覺障礙、垂體功能低下、阻塞性腦積水等.鞍內囊腫多無癥狀,亦可通過擴大的鞍膈孔向鞍上發展,類似空蝶鞍綜合征. 5.視神經蛛網膜囊腫可有眶內段及顱內段兩型.前者位于眼球后方,有同側視力減退、視乳頭水腫、視睫狀神經靜脈怒張等癥狀.顱內段型可壓迫視神經交叉產生視力障礙、視野缺損等. 6.4疊體區蛛網膜囊腫囊腫與4疊體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壓迫導水管產生陽塞性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征,約1/4有Parinaud綜合征表現. 7.橋小腦角蛛網膜囊腫早期有神經性耳聾、角膜反射減退,晚期有小腦征及顱內壓增高癥狀.個別可有周圍性面癱、3叉神經痛. 8.小腦蛛網膜囊腫可位于小腦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臨床常有顱內壓增高癥狀,部份病例有小腦征. 診斷:本癥除依據臨床表現外,可進行以下檢查:①頭顱X線攝片:囊腫長期壓迫可產生顱骨局部改變.如外側裂型有蝶骨小翼上抬、變薄,大翼及顳鱗部向外隆起,中顱凹受壓,蝶鞍破壞吸收等.腦突面型有顱頂部兩側不對稱擴大,局部骨質菲薄,骨縫分離.橋小腦角型示巖骨,內聽道區有圓形,邊緣光滑的骨質吸收.碘油橋池造影可顯示囊腫影.其他各型的顱骨改變較少.②腦血管造影:外側裂型示顳前及外側裂處有無血管性占位改變.大腦突面型有局部無血管區,與硬膜下血腫難以鑒別.縱裂型可見A2段包繞無血管區,并有鄰近血管分開,移位.鞍上型示虹吸部張開,A1上抬等改變.自應用CT掃描檢查后,已較少應用腦血管造影檢查.③CT掃描:示局部有低密度區,邊界清楚.注造影劑后無囊壁增強. 本癥應與腦穿通畸形及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鑒別.前者為腦組織缺失,腦脊液充填空腔,故腔與腦室或蛛網膜下腔自由交通,CT掃描可以鑒別.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在CT掃描時與本癥相同均示低密度區,但其邊緣較模糊,外側壁與顱骨內板間常有一段距離,且形狀不規則.其他尚應與慢性硬膜下血腫或水瘤鑒別. 本癥雖有顳骨隆起,但如無臨床癥狀者則不需手術.有癥狀者應手術清除囊液及切除囊壁表面部份,切開內壁使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往往可獲得良好效果.伴有腦積水者,經以上手術未能解除顱內壓增高癥狀,或術后囊腫復發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手術時如發現囊內有異位脈絡叢者應予電凝切除. 感染后蛛網膜囊腫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粘連而形成囊腫,囊內充滿腦脊液.大多為多發性.多見于兒童.常見于視交叉池、基底池、小腦延髓池、環池等處.因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臨床可表現有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癥狀.視交叉池部囊腫可產生視覺障礙,其他部位者亦可產生局限性癥狀.兒童常有頭顱增大. 診斷依據有腦膜炎史及顱內壓增高征.應用CT掃描可確診.但有時與先天性蛛網膜囊腫較難鑒別.多發性囊腫不宜手術,但可切除產生臨床癥狀的主要囊腫.有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者可作腦脊液分流手術. 損傷后蛛網膜囊腫又稱軟腦膜囊腫.其發生機制為損傷造成顱骨線形骨折,伴硬腦膜撕裂缺損,其下方蛛網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網膜周圍邊緣處粘連,引起局部腦脊液循環障礙,致局部蛛網膜突至硬腦膜裂口及骨折線內,在腦搏動不斷沖擊下漸形成囊腫,使骨折邊緣不斷擴大,稱為生長性骨折.囊腫可突于頭皮下,同時亦可壓迫下方的腦皮層.囊內充滿清亮液體,周圍有疤痕組織.如外傷時軟腦膜破損,則腦組織亦可疝入骨折處,并有同側腦室擴大,甚至形成腦穿通畸形. 本癥多見于嬰幼兒.常見者為頂骨線形骨折,傷時頭皮可無破裂,頭皮下局部隆起,經2~3年后骨折線處裂縫擴大.骨緣向外翹起如魚唇狀,囊腫壓迫腦組織可產生癲癇,輕偏癱等神經癥狀. 頭顱X線攝片可見局部軟組織隆起影,骨質缺損區邊緣不規則,呈波紋狀,內板較外板骨質吸收明顯.CT掃描可明確囊腫范圍,呈低密度影,有時可見同側腦室擴大或腦穿通畸形. 本癥治療是切除囊腫,修補硬腦膜缺損及修補顱骨缺損. 建議你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決定是否手術治療。 該院神經科(包括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不僅國內是絕對權威,國際上亦知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tt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