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程度,手足,僵硬,反射

提問: 我兒子是腦癱嗎 問題補充: 兒子還有一個月就滿三歲了,兩歲才可以獨立行走,長得比同齡人高,胖。長相無異常。產前產后都無異常,抬頭,坐,爬,比正常寶寶晚些,現在還不說話,只會叫爸爸媽媽,對他說話他能聽懂。走路姿勢有點不對,喜歡跑代替走,走得不是好穩。醫院檢查:腦部磁共振顯示診斷結果未見異常。其它未做任何檢查,但是醫生說他是腦癱合并智力低下。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判斷的?我兒子真是腦癱嗎? 医师解答: 腦癱是在大腦生長發育期受損后所造成的運動癱瘓,是一種嚴重致殘性疾病,又稱腦性癱瘓。其特點是非進行性的兩側肢體對稱性癱瘓。它通常是由圍產期各種病因所引起的。   【臨床表現】  腦癱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智能發育障礙和癲癇發作三大癥狀。其中運動障礙是本病的主要癥狀,患兒多在生后數月始被發現肢體活動異常,個別嚴重病例生后不久即可出現,一般表現為不等程度的癱瘓,肢體僵硬,肌張力增高,肌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一般均為對稱性兩側損害,下肢往往重于上肢。   根據運動障礙的情況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痙攣型腦癱  是腦性癱瘓中最為常見和最典型的一類。患兒肢體和動作僵硬,步行時兩髖內收,兩膝互相交叉,足馬蹄內翻,使用足尖走路而呈剪刀式步態。此外還可伴有語言及智能障礙。   手足徐動型腦癱 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舞蹈和(或)手足徐動癥動作,并有運動障礙的其它表現。   張力不全型腦癱 多見于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肢體癱軟,肌張力減低,關節活動幅度增大。患兒往往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不能豎頸。隨年齡增長肌張力可逐漸增高而轉為痙攣性癱瘓。   共濟失調型腦癱 較少見,患兒有肢體癱軟,肌張力減低,軀干平衡失調,行走時雙足橫距加寬,辨距不良等。   【輔助檢查與診斷】  CT及MRI檢查可見廣泛性程度不等的腦萎縮,部分可見大腦皮質和髓質發育不良、腦軟化灶、囊性變,腦室擴大等。  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診斷腦癱并作出分類并不困難。對本病應盡早診斷和治療,有以下情況者應懷疑有腦癱:小兒躺臥不對稱;肢體松弛無力,吸吮力弱;兩手痙攣性握拳,無吸吮和抓握反射;仰臥時后向后仰,俯臥時頭不向兩側轉動;扶持頭部不能短暫豎起,扶持站立不會抬腿者。  【腦癱的防治】  對此病應重點放在預防上,重視婦幼衛生,保障孕期及圍產期健康是預防腦癱的關鍵。  對患兒的運動癱瘓應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可進行理療、體療、按摩以改善和提高患肢的運動功能。有癲癇發作時應予抗癲癇治療。有言語障礙和智能不全者應加強語言訓練,提高智能,使其能進行日常活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tte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